常務理事單位: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所(院)(簡稱“公路院”)成立于1956年,是部直屬公益二類科研事業單位,主要從事公路交通運輸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研發、標準規范制修訂和科技服務、技術支撐、人才培養等工作。經過6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公路院已成為集科學研究與產業開發為一體的綜合研究機構,為交通運輸部一級事業單位。
長期以來,公路院秉承“求是創新 力臻卓越”院訓,肩負“交通強國 科技先鋒”使命,以加強“科技引領、自主創新、支撐服務”三個能力建設為著力點,致力于建成基礎前沿引領型、應用技術創新型、成果轉化高效型、科技智庫高端型“四型”研究院,在基礎設施、運輸裝備、現代物流、智能交通、綠色交通、平安交通等領域,培育了一批優勢學科方向,建成了橋梁結構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智能交通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公路綠色建造與交通安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環境保護道路交通噪聲控制工程技術中心4個國家科技創新平臺,道路結構與材料、智能交通技術、舊橋檢測與加固技術等6個交通運輸行業重點實驗室;建立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處理及應用技術等7個交通運輸行業研發中心以及若干產業聯盟;擁有綜合試驗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公路交通綜合試驗場,形成了“一個實驗基地、兩個研發體系和一個技術創新鏈條”的科技創新體系。
公路院通過創建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實施人才發展高地高峰戰略,施行領軍人才、高層次高技能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培養計劃,開展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培育工程,試行院士培育和首席研究員制度,構建了人才歷練、成長和脫穎而出的平臺與機制。全院現有正高級人員102名,副高級人員194名,138人具有博士學位,224人具有碩士學位。設有土木工程和交通運輸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碩士點、一個博士后工作站。
“十一五”以來,我院完成了國家高速公路聯網不停車收費和服務系統、多塔連跨懸索橋結構體系與結構性能研究、封閉和半開放條件下智能車路系統測試評估與示范應用等763項國家、省部級和地方重大科研項目、167項重大科技服務項目及636項標準規范的制修訂等工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14項、省部級獎特等獎與一等獎9項、社會力量特等獎與一等獎67項,引領和支撐了公路交通運輸行業的科學技術發展,發表重要科技論文48篇、著作29部。
特別是“十三五”以來,我院堅持目標導向,緊盯行業重大技術問題,重載水泥混凝土鋪面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等4項重大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特大型橋梁防災減災與安全控制技術等4項重大成果獲行業社會力量特等獎,新一代公路基礎設施維護關鍵技術及重大裝備等36項重大成果獲省部和行業社會力量一等獎;獲得了公路長期性能交通運輸行業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基地、全國公路科普教育基地認證。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公路院將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抓住新機遇、立足新起點、迎接新挑戰,通過不斷的努力,推進科技創新,增進交流合作,為行業、為社會提供具有權威性的中國公路交通科技信息和優質服務,努力為交通運輸行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