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舉辦“第四屆橋梁工程創新技術論壇暨‘雙碳’背景下橋梁智能建造交流大會”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及有關單位:
為促進交通建筑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交通基礎設施工程裝配化、工業化、標準化和數字化發展,促進智慧工地技術研發與應用,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自主創新應用,提升預制構件標準化水平,支持工程新材料產業科技進步與成果轉化,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新技術促進分會定于2022年4月21日-23日在南京舉辦“第四屆橋梁工程創新技術論壇暨‘雙碳’背景下橋梁智能建造交流大會”。
本屆論壇將邀請相關部委領導、院士、知名學者與專家、橋梁界領軍企業及行業精英齊聚南京,通過政策解讀、高端研討、展覽展示、實地觀摩等形式,聚焦綠色橋梁設計、智能橋梁建造和橋梁智慧管養三大領域新技術,重點強化現代工程技術研發、裝備制造、新設備新材料推廣應用等主要議題的交流與分享,推動橋梁建管數字全流程、網聯全要素、發展高質量,助力品質工程建設,樹立橋梁科技示范工程新標桿。
同時,新技術促進分會將增補“橋梁專家組”專家,并在論壇開幕式上頒發專家組專家證書,詳情參見附件。現將會議相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組織機構
指導單位:中國交通運輸協會
支持單位: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設中心
主辦單位: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新技術促進分會
承辦單位:智匯新基建(北京)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承辦支持: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
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北京中路恒基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協辦支持:成都市新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中鐵山橋(南通)有限公司
中鐵寶橋(揚州)有限公司
二、會議時間及地點
會議時間:4月22日全天會議;23日上午會議
4月23日下午觀摩南京仙新路長江大橋。
報到時間:4月21日(星期四)全天報到;
會議地點:南京白金漢爵大酒店(棲霞區玄武大道888號)
三、會議主題
“綠色低碳數智賦能建養并重創新引領”
四、會議內容
(一)主論壇
(二)分論壇:1.綠色設計;2.智能建造;3.智慧管養
(三)觀摩南京仙新路長江大橋
五、擬邀專家
1.主論壇報告擬邀專家
王景全:中國工程院院士
繆昌文:中國工程院院士
周偉:交通運輸部原總工程師、交通運輸部專家委主任
張勁泉: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院長
2.綠色設計論壇擬邀專家
邵長宇: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
胡建華: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湖南省交通水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崔冰: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首席專家
劉高:中交公路長大橋建設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總
經理兼首席專家
楊健:貴州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常英:湖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劉振宇: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橋梁院院長
楊大海:安徽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總院工程技術研究院副院長
3.智能建造論壇擬邀專家
章登精: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設中心副主任,總工程師
魯昌河:廣東省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裴炳志:湖北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方明山:浙江省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
李軍堂: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
李軍平:中國鋼結構大師,中鐵寶橋集團副總工、技術中心黨委書記
肖向榮:中交路橋建設有限公司科技部部長
樊立龍:中國鐵建大橋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橋梁首席專家
4.智慧管養分論壇擬邀專家
吳贊平: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王曉晶:中路高科交通檢測檢驗認證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
張宇峰:蘇交科集團交通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
李毅謙:中交基礎設施養護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
王文煒:東南大學教授,新材料組合結構橋梁研究中心負責人
牛宏:中交瑞通路橋養護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六、參會對象
各工程建設行業主管部門等單位相關人員;各橋梁施工企業集團公司、指揮部(分公司)總工、工程管理部、科技開發部、安全質量管理部等部門領導及工程技術人員;各橋梁(道路)工程勘察、設計、養護等有關單位工程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從事BIM技術研究、科研、高等院校和橋梁專業研究教學人員等。各從事信息化產品(機電設備)、軟件研發、生產企業以及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相關廠商負責人等。
七、參會費用
參會費:2300元/人(含會務、餐飲、資料、參觀考察等費用。住宿及交通費自理)
八、大會組委秘書處聯系方式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新技術促進分會
王春亮:15801238878
閆婷婷:18500961014
王惠京:13641072508
趙長云:13120351085
楊萍:13522738541
附件一:論壇主要交流議題及觀摩項目介紹
附件二:橋梁專家組申請表
附件二:參會報名表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新技術促進分會
2021年12月22日
附件一:論壇主要交流議題及觀摩項目介紹
論壇交流議題
一、主論壇議題
1.“十四五規劃”與新基建背景下的橋梁品質工程建設;
2.“雙碳”目標下中國橋梁智能化發展;
3.5G時代下的橋梁工業化建造技術的思考與展望。
二、分論壇議題
(一)綠色設計分論壇
1.橋梁智能化設計建造技術及裝備關鍵技術研究;
2.橋梁鋼結構創新設計與智能制造;
3.鋼混組合結構橋梁關鍵技術創新;
4.大跨度懸索橋設計技術創新及應用;
5.工業化裝配式橋梁設計在高架橋、高速公路、跨海大橋中的應用;
6.BIM技術在橋梁工程設計中的應用;
7.大跨度橋梁體系可靠性、關鍵構件力學性能和疲勞性能設計研究;
8.橋梁抗震性耐久性設計及典型案例分析;
9.橋梁鋼結構構件及纜索系統全壽命設計研究;
10.“智能橋梁”多產業協同的創新模式。
(二)橋梁智慧建造分論壇
1.面向智能建造的橋梁信息化探索與展望;
2.工業化綠色智能建造技術在橋梁建設中的應用與實踐;
3.鋼結構橋梁標準化、智能化建造關鍵技術探討;
4.橋梁數字化施工與智能監控;
5.智慧工地云平臺及BIM技術在橋梁建造中的應用;
6.橋梁鋼結構自動化生產及鋼橋面鋪裝新技術;
7.橋梁裝配式施工關鍵技術;
8.橋梁深水基礎施工關鍵技術;
9.高墩大跨徑連續剛構關鍵施工技術;
10.橋梁新裝備與新材料應用。
(三)橋梁智慧管養分論壇
1.基于人工智能的橋梁檢測、監測、養護及維修改造技術應用;
2.橋梁智能化管養技術及裝備關鍵技術;
3.橋梁健康監測、預警評估與數字化養護;
4.橋梁安全運營與防災減災;
5.大型跨海橋梁工程的耐久性提升與運營期安全管控研究;
6.在役橋梁抗震性能提升技術研究;
7.橋梁結構病害診斷、安全性評估與維修加固技術;
8.大跨度鋼橋疲勞監測、評估與性能提升新技術;
9.基于BIM的在役大跨度橋梁智能化養護管理技術;
10.橋梁維修與加固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應用。
參觀項目介紹
仙新路長江大橋是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設中心在建的三條過江通道之一,是聯系南京市江南和江北地區、實現南京都市圈功能的重要通道。
項目全長約13.17公里,主線采用雙向六車道城市快速路標準建設,主橋為1760m的單跨門型塔整體鋼箱梁懸索橋結構,該跨徑目前在同類橋型中居于國內第一、世界第二。南北主塔采用門型混凝土塔,塔高263.8米;主塔基礎采用66根直徑2.8米、孔深122.5米的超大超深鉆孔灌注樁基礎,其中南塔樁長101米、北塔樁長110米;南錨錨碇采用圓形地下連續墻基礎,基礎外徑65m,深度63m;北錨錨碇采用沉井基礎,沉井長和寬分別為70m和50m,深度50m;主纜首次采用標準強度2100MPa的高強鋼絲。
仙新路長江大橋具有跨度大、寬跨比小、技術復雜、結構相對輕柔、橋梁造型優美的特點。大橋設計過程中,注重將先進的設計理念、創新材料、工藝設計、創新算法融入橋梁方案,應用“四新”技術,提升項目設計品質。
設計施工理念的四個“新”:
新理論:超大跨度懸索橋錨碇基礎-土體受力作用機理研究;
新材料:主纜采用標準強度2100MPa鋅鋁合金鍍層高強鋼絲;
新結構:主塔建筑美學與結構協同設計的N字形新結構;
新工藝:超大跨度懸索橋渦振性能及其控制措施;鋼箱梁正交異性橋面與U肋之間采用雙面埋弧全熔透焊接新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