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系列報道之二】齊聚琴城,共享盛會——公路信息化創新技術應用發展論壇圓滿召開
5月28日-29日,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科學技術獎表彰大會在青島成功舉辦。同期,由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新技術促進分會主辦,交通運輸部路網監測與應急處置中心支持,中交協聯交通科學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廣州國交潤萬交通信息有限公司承辦,北京信路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公路信息化創新技術應用發展論壇”順利召開。

論壇現場
會上,交通運輸部原總工程師、交通運輸部專家委員會主任周偉,交通運輸部路網監測與應急處置中心原主任李作敏,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副主任林榕,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李愛民,交通運輸部路網監測與應急處置中心聯網結算服務部副主任高薪,北京信路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中華,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機器視覺領域交通行業總經理廖洪華,北京和利時系統工程有限公司副總裁兼公路交通業務部總經理劉宇環,廣州國交潤萬交通信息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劉電,交通運輸部路網監測與應急處置中心技術總監董雷宏,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分院副院長劉見振,河南省交通運輸廳二級調研員、教授張洋,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中交華安公司文濤,長安大學交通系統工程研究所嚴肖等專家學者出席論壇并做專題演講。
28號下午的論壇由江蘇省高速公路聯網營運管理中心原副主任孫興煥主持,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剛做論壇致辭。

江蘇省高速公路聯網營運管理中心原副主任孫興煥主持論壇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剛致辭
在接下來的交流環節中,交通運輸部原總工程師、交通運輸部專家委員會主任周偉首先做主旨報告。

交通運輸部原總工程師、交通運輸部專家委員會主任周偉作《“十四五”公路數字化建設發展思路與政策導向》報告
周偉主任依據《規劃綱要》,闡釋了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發展的主攻方向和重點任務,分析了“十四五”公路發展面臨的形勢和要求,論述了“十四五”期公路交通發展總體遵循的基本原則,明確了到2025年的總體發展目標。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論述了公路數字化的意義、任務及需要關注的問題。

交通運輸部路網監測與應急處置中心原主任李作敏作《從<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展望未來公路網管理與服務發展趨勢》報告
報告首先對《規劃綱要》進行了解讀。為了更好的學習《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對近期相關系列政策、重要行業管理部門發展思路以及業務領導發言進行了梳理分析。最后,根據《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學習心得和行業政策研究分析,結合路網管理及服務發展現狀、痛點和趨勢,提出路網管理及服務發展建議。

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副主任林榕作《構建新發展時期公路網應急通信信息體系的思考》報告
報告提到,應急過程中存在通信組網能力差,災毀數據難以準確及時獲取、應急救援決策智能化支撐不足、現場協同、感知能力不強和大數據決策支持不足等問題。通過體系化的研究和系統平臺的建設和創新應急安全事件處置機制保障及應用得到了全面提升,收到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報告同事對新發展時期及未來發展方向提出進一步思考。

交通運輸部路網監測與應急處置中心聯網結算服務部副主任高薪作《高速公路“全國一張網”運營服務現狀及發展思考》報告
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任務的完成,促進高速公路由分省運營到“全國一張網”運營的跨越。支撐了全國15余萬公里高速公路網7X24小時收費業務生產運營和全網客戶服務,累計發展ETC用戶2.26億,日均通行量超過3000萬車次,建成了目前世界上覆蓋規模、里程規模和用戶規模最大的ETC聯網收費網絡,路網整體通行效率和使用效率明顯提升,高速公路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比較優勢進一步凸顯。報告全面反映現階段的全網運營服務現狀和水平,分析現存的短板和需持續優化的內容,提出下一步發展的思考和建議。

北京信路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中華作《有圖有真相,賦能自由流收費稽核》報告
報告主要涵蓋了三大部分:全國高速公路“一張網”新形勢下的工作挑戰、收費稽核輔助解決方案、解決方案的實際表現,信路威的高速公路全場景智能視頻解決方案,規范了高速公路車輛通行費征收業務管理,持續推進稽核工作高效運行。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機器視覺交通行業解決方案總工廖洪華作《機器視覺AI分析在路網精準感知的發展與應用之路》報告
基于目前高速的自由流、治超和稽核等核心關鍵場景,依托華為昇騰AI分析與技術能力,構建有競爭力算法和能力。以AI大算力、多目組件、邊緣計算進行創新的產品硬件設計為基礎,打造更智能、駕乘體驗更佳的AI牌識、車輛精準感知、車輛信息識別與融合等技術能力,實現精準的路網感知,提升路網數據采集精度,高效服務于業務系統。

北京和利時系統工程有限公司副總裁兼公路交通業務部總經理劉宇環作《智慧感知,智控安全—高速公路智慧隧道創新應用》報告
針對隧道營運管理中涉及的安全、暢通、節能、養護等業務需求,搭建智慧隧道綜合監控平臺,以隧道機器人為助手,實現隧道在日常監控、事故應急、安全監測、節能減排、日常養護等全方位業務的管理,幫助公路隧道管理單位提高隧道安全性,降低營運成本,并逐步向“智慧管理”邁進。

廣州國交潤萬交通信息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劉電作《視頻云聯網AI分析技術創新實踐》報告
為了能過保證多路攝像槍穩定的視頻畫面,創新采用CDN視頻分發技術,服務器彈性負載均衡等技術,通過不斷的技術優化,可以有效的保證多路高清視頻穩定輸出,不卡頓,不拖影;智慧檢測技術通過構建自主真實場景樣本,不斷訓練優化深度模型,在檢測范圍內可以有效的識別出車輛,行人,煙火等目標信息;智能分析技術通過對檢測的目標物體跟蹤,結合車輛的行駛軌跡來智能分析出交通事件,如車輛違停事件,車輛逆行事件和交通擁堵事件等,通過對多路攝像槍進行智慧分析,可以做到出現交通事件第一時間發現并上報,有效的避免二次交通事故的發生。
29日上午,論壇由長安大學交通系統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嚴肖主持,首先做報告交流的是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分院副院長劉見振。

長安大學交通系統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嚴肖主持論壇

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分院副院長劉見振作《公路運行精準感知及可視化管理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報告
提出了全向毫米波雷達和ETC門架系統數據融合的公路運行精準感知及可視化管理理論和技術體系,研究車輛精準感知與軌跡監測、車輛信息識別與融合、邊緣計算設備容錯、精準感和與管理應用、高精度四維可視化管理等關鍵技術。

交通運輸部路網監測與應急處置中心研究員董雷宏作《交通強國視角下“智慧高速”建設的再思考》報告
近兩年來,“智慧高速”逐漸成為行業熱點與跨界焦點——即所謂的“聰明的路”,而過去的2020年被戲稱為高速公路與車路協同“元年”的聲音也多見諸媒體。為此,就圍繞當前“智慧高速”建設一些絲路行問題、創新型問題進行溝通交流、創新型問題進行溝通交流。僅供行業同仁參考。

長安大學交通系統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嚴肖作《陜西省ETC門架數據應用與實踐》報告
在全國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工程中,建設了大量的收費門架,其在運行的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交易流水數據,除了開展收費稽查、收費管理以外,更加深入地挖掘融合數據價值,指導高速公路高效運營。報告以陜西的應用實踐為例,從數據采集、數據分析、數據挖掘、數據賦能和數據應用方面,使用門架數據服務于行業管理,開展行業服務。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中交華安公司文濤作《不利氣象條件下公路交通安全保障技術創新及趨勢展望》報告
該報告分析了不利氣象條件下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存在的監測感知手段不足、預警精細化程度低、輔助決策信息化程度低、主動防控裝備智能化程度不高等系列問題,介紹了我國近十年在公路交通氣象監測預警與行車安全主動防控技術創新及實踐應用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達到的效果。結合交通強國建設綱要、規劃綱要及相關政策文件要求,以實際需求和問題為導向,對我國未來公路交通氣象安全保障的“識-警-控-服”技術發展體系及場景化解決方案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建議。

河南省交通運輸廳二級調研員、教授張洋作《后ETC時代的高速公路智慧化建設與思考》報告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李愛民作《數字化智能交通基層設施》報告
報告綜述在交通領域對“數字孿生”理念的應用,結合國內發展趨勢,提出數字化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概念和定義。基于“數據泛在感知、數據智慧賦能、數據綜合應用”三個層面提出數字化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構建思路,并從高速公路“協同運行監控、精準信息服務、車路協同創新”等方面闡述數字化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應用場景。
在“十四五”期間,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信息化技術,將成為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推動交通運輸數字化轉型,構建“云網融合”的公路網運行監測體系;推進智慧公路、智慧樞紐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試點和示范應用,加快前沿技術與交通運輸深度融合將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次論壇圍繞著“一張網運營新發展”、“公路信息化新技術應用”等議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和研討。
會議內容精彩紛呈,理念新穎豐富,學術氛圍濃郁,為與會代表打造了高層次的交流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