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預告】劉加平院士應邀將出席“第四屆橋梁工程創新技術論壇暨‘雙碳’背景下橋梁智能建造交流大會”并發表主題演講
劉加平,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
《橋梁混凝土低碳發展新路徑》
水泥混凝土材料低碳化是實現橋梁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基于綜合考慮結構性能與服役壽命的混凝土碳排放計算方法,明確了混凝土降低碳排放的主要方向。在此基礎上,從混凝土材料組成、制備技術、服役性能等方面介紹了低碳發展的主要技術路徑:提升鋼筋混凝土的耐久性,延長服役壽命,降低結構的整體碳排放;通過混凝土高性能化,降低水泥用量,推動結構體系輕量化創新,實現結構的節材和降碳;發展低碳水泥和固廢資源化利用技術,降低混凝土原材料生產階段的碳排放;采用超早強技術,降低混凝土制品制備階段的養護能耗和碳排放。
第四屆橋梁工程創新技術論壇暨‘雙碳’背景下橋梁智能建造交流大會將于2022年7月21-23日在江蘇南京盛大召開。屆時眾多相關部委領導、院士、知名學者與專家、橋梁界領軍企業及行業精英齊聚南京,共同探討橋梁智能建造新方向。
本次交流大會由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指導,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新技術促進分會主辦,智匯新基建(北京)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承辦,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鐵九橋工程有限公司、蘇交科集團檢測認證有限公司、北京中路恒基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等單位鼎力支持,成都市新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中鐵山橋(南通)有限公司、中鐵寶橋(揚州)有限公司、江蘇東交智控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協辦,廣州微柏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德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參辦,匯聚了業界專業工程機構和相關團體,一起探索中國橋梁建設信息化、智能化發展道路。
王春亮:15801238878
閆婷婷:18500961014
王惠京:13641072508
趙長云:13120351085
楊 萍:13522738541
第四屆橋梁工程創新技術論壇
暨‘雙碳’背景下橋梁智能建造交流大會
演講專家及題目
1.主論壇報告專家
王景全: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加平: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
題 目:《橋梁混凝土低碳發展新路徑》
周 偉:交通運輸部原總工程師、交通運輸部專家委主任
題 目:《以高質量標準化支撐保障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
張勁泉: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院長
章登精: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設中心副主任,總工程師
2.重大橋梁工程勘察設計論壇擬邀專家
陳克堅: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
劉 高:中交公路長大橋建設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總
經理兼首席專家
題 目:《長大橋梁結構體系及韌性提升技術》
楊 健:貴州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題 目:《花魚洞大橋建設技術創新》
彭友松:四川省交通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
題 目:《一種新型裝配式大跨度鋼桁腹鋼—混組合梁橋的構造和性能》
楊大海:安徽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總院工程技術研究院副院長
題 目:《全體外預應力輕型節段箱梁設計與工業化應用》
王文煒:東南大學教授,新材料組合結構橋梁研究中心負責人
題 目:《船撞作用下混凝土墩柱抗撞性能評估及其增強防護技術》
劉 朵: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橋梁技術研發中心主任
題 目:《高性能裝配式橋梁結構體系與設計關鍵技術研究》
葉 煒:江蘇東交智控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題 目:《橋梁智慧管養技術交流》
3.重大橋梁工程智能建造論壇擬邀專家
魯昌河:廣東省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盧冠楠:中交路橋建設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題 目:《中交路建橋梁科技創新案例分享》
樊立龍:中國鐵建大橋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橋梁首席專家
題 目:《澳氹第四條跨海大橋設計連建造工程項目關鍵技術交流》
劉志剛:中鐵寶橋(揚州)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題 目:《智能制造技術在鋼橋生產中的應用》
劉海亮:成都市新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題 目:《橋梁約束關鍵構件信息化與橋梁智慧養護技術探討》
王建國:中鐵山橋(南通)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題 目:《大跨徑鋼結構橋梁數字化智能制造技術》
黃旭光:中鐵九橋工程有限公司橋梁技術研究院南京分院院長
題 目:《鋼橋制造、架設、施工設備技術》
郭佳嘉: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項目總工
題 目:《六十米級深大圓形地連墻錨碇基礎施工關鍵技術》
王曉晶:中路高科交通檢測檢驗認證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
嘉 賓: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
參觀項目介紹
仙新路長江大橋是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設中心在建的三條過江通道之一,是聯系南京市江南和江北地區、實現南京都市圈功能的重要通道。
項目全長約13.17公里,主線采用雙向六車道城市快速路標準建設,主橋為1760m的單跨門型塔整體鋼箱梁懸索橋結構,該跨徑目前在同類橋型中居于國內第一、世界第二。南北主塔采用門型混凝土塔,塔高263.8米;主塔基礎采用66根直徑2.8米、孔深122.5米的超大超深鉆孔灌注樁基礎,其中南塔樁長101米、北塔樁長110米;南錨錨碇采用圓形地下連續墻基礎,基礎外徑65m,深度63m;北錨錨碇采用沉井基礎,沉井長和寬分別為70m和50m,深度50m;主纜首次采用標準強度2100MPa的高強鋼絲。
仙新路長江大橋具有跨度大、寬跨比小、技術復雜、結構相對輕柔、橋梁造型優美的特點。大橋設計過程中,注重將先進的設計理念、創新材料、工藝設計、創新算法融入橋梁方案,應用“四新”技術,提升項目設計品質。
設計施工理念的四個“新”:
新理論:超大跨度懸索橋錨碇基礎-土體受力作用機理研究;
新材料:主纜采用標準強度2100MPa鋅鋁合金鍍層高強鋼絲;
新結構:主塔建筑美學與結構協同設計的N字形新結構;
新工藝:超大跨度懸索橋渦振性能及其控制措施;鋼箱梁正交異性橋面與U肋之間采用雙面埋弧全熔透焊接新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