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系列報道之三】齊聚琴島,共享盛會——軌道交通裝備規劃發展與關鍵技術高峰論壇圓滿召開
2021年5月28日,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科學技術獎表彰大會在青島成功舉辦。同期,由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新技術促進分會主辦,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中交協聯交通科學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承辦的“軌道交通裝備規劃發展與關鍵技術高峰論壇”順利召開。
論壇現場
會上,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賈利民,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專職總師栗付平,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專職總師栗付平,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兼國家高速動車組總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丁叁叁,PROSE公司銷售總監ChristophGyr,中車信息公司黨委委員、董事、副總經理趙清寧,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磁浮系統研究所所長佟來生,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總體研發部副部長張弛等專家學者出席論壇并做專題演講。
論壇由國家高速列車青島技術創新中心特聘專家趙明花主持,原鐵道部咨詢調研組副巡視員吳新民在論壇上做致辭。
國家高速列車青島技術創新中心特聘專家趙明花主持論壇
原鐵道部咨詢調研組副巡視員、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新技術促進分會副會長吳新民作會議致辭
在交流報告環節中,北京交通大學賈利民教授首先作《軌道交通科技發展態勢、創新路徑與任務》報告。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賈利民作《軌道交通科技發展態勢、創新路徑與任務》報告
賈利民教授在回顧了軌道交通技術的發展歷程和成就基礎上,陳述了軌道交通科技國內外發展態勢,指出了面向未來的軌道交通技術發展模式和路徑,提出了“十四五”和更長時期我國軌道交通科技創新重點任務建議。
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專職總師栗付平作《先進航空材料在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的應用展望》報告
栗付平總師介紹了三點:1、高速列車材料特點:輕、強度高、耐疲勞、環境適應性強。2、航空材料特點:航空材料具有輕質高強、耐高溫、良好的耐久性、環境適應性好等特點。3、航空材料應用展望:航空技術與高鐵技術的發展突顯了耦合、聯動、技術上的一致需求,為兩個行業的交流與發展提供了完美的技術平臺。雙方在材料研究應用方面,有著眾多的共贏點。
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兼國家高速動車組總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丁叁叁作《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研制》報告
丁叁叁總工程師介紹到,圍繞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研制,中車四方股份公司聚集國內外優勢資源,攻克高速磁浮關鍵技術,完成了新一代高速磁浮全系統工程化樣機。他從項目研究背景及意義、項目概況與歷程、關鍵技術與創新,研制成果與規劃等方面介紹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的研制歷程,闡述新一代高速磁浮系統方案、平臺建設、工程化裝備等系統創新設計,探討了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安全可靠、平穩快捷的技術保障。
PROSE公司銷售總監ChristophGyr通過視頻做《歐洲軌道交通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
ChristophGyr的報告主要包含:碳中和/綠色能源在歐洲軌道交通的應用及趨勢;車輛檢修規劃組織;車輛翻新技術應用等內容。
中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黨委委員、董事、副總經理趙清寧作《面向高端裝備行業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及關鍵技術》報告
趙清寧董事講述三點:(1)制造業面臨的數字化轉型趨勢;(2)高端復雜裝備行業數字化轉型的認知與建議;(3)面向高端復雜裝備行業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智能制造中關鍵技術研究與實踐。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磁浮系統研究所所長佟來生作《電力機車電傳動技術發展》報告
趙所長介紹到,當今世界數以萬臺計的交流傳動電力機車在不同環境和應用條件下的成功運行,不僅表明交流傳動異步牽引技術已經發展成熟,還極大地推動了鐵路運輸的發展、帶來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本報告通過分析總結電力機車交流傳動技術發展的歷史,對未來電力機車牽引傳動系統技術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
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總體研發部副部長張馳作《中低運量城軌新制式——中車浦鎮數軌車輛介紹》報告
報告中提到,目前國內城市軌道交通制式仍以地鐵為主,以有軌電車為代表的中低運量新制式車型發展遇到阻礙,高效與成本之間矛盾突出。近年來電子導向膠輪電車以其低成本的優勢悄然興起,中車浦鎮公司開發的數字軌道膠輪電車以其道路適應性、可靠性、安全性、低成本、智能化等多項優勢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主要介紹了中低運量城市軌道交通制式的定義、車型,有軌電車在國內的發展情況,數軌車輛的參數、特點、優勢,研發進展,數字化軌道的定義和發展方向。
作為當今世界關注的高端裝備制造行業,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是各地爭相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多地正加快部署“十四五”城市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發展相關工作,積極搶抓城市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發展的重大窗口期和機遇期。本次論壇對“十四五”時期我國城市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的投資環境、科研水平、產業鏈各環節發展趨勢以及產業整體趨勢進行了科學預判,為我國各地方政府制定城市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相關政策,進行了相關工作部署提供及時、準確、全面、客觀的決策依據。會議內容精彩紛呈,理念新穎豐富,學術氛圍濃郁,干貨滿滿,為與會代表打造了高層次的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