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洋大橋東主塔T32節段吊裝完成 世界級雙層懸索橋建設再攀新高度
7月29日晚,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工程獅子洋通道關鍵控制性項目——獅子洋大橋東主塔T32鋼殼節段順利完成吊裝,東西主塔同步突破171.1米,建設高度均超總高342米的50%,為2025年上半年實現橋塔封頂奠定堅實基礎。這座建成后將創下五項世界紀錄的雙層懸索橋,正以科技創新引領超級工程突破。
"云端"吊裝:智能裝備護航百噸級節段精準就位
此次吊裝的T32節段高6米、重達148噸,通過國產超大型塔吊完成高空作業。該塔吊搭載云端智能控制系統與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可實時分析風速、溫度等20余項環境參數,自動規劃最優吊裝路徑,并具備主動防碰撞功能,能規避519種施工風險。項目技術負責人表示:"在170米高空完成毫米級對接,相當于在40層樓頂拼裝巨型樂高,智能裝備的精度控制至關重要。"
材料革命:C80高強混凝土首登橋塔結構
為承受全橋20萬噸荷載,項目團隊在國內首次將C80高強混凝土應用于342米超高層橋塔。針對混凝土輸送高度超常規泵送極限的難題,創新研發塔吊智能封艙料斗系統,通過全封閉輸送管道將混凝土垂直泵送至高空作業面;同步啟用骨料預冷與智能溫控系統,采用水冷+風冷雙重降溫技術,將骨料溫度控制在5℃以下,確保單節段400立方米混凝土出機溫度穩定在20℃左右,有效解決高溫高濕高鹽環境下的大體積混凝土開裂難題。
智能建造:數字技術貫穿施工全周期
面對汛期與臺風疊加的挑戰,項目構建"空天地海"一體化監測體系:主塔安裝氣象監測站實時采集風速、浪高等數據,結合BIM技術建立三維施工模型,通過智能平臺動態調整工序安排;62個鋼殼節段安裝500余個傳感器,對結構應力、變形進行全生命周期監測。目前,大橋錨碇已完成錨固系統安裝,引橋進入預制梁架設階段,東西主塔預計年內突破200米大關。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黃金內灣"重要通道,獅子洋通道全長約35公里,采用上下雙層16車道設計,包含主跨2180米的獅子洋大橋及兩岸引線。項目建成后,將形成連接廣州南沙與東莞濱海灣的跨江直達通道,推動大灣區城市群深度融合發展。
參考來源: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官方工程進展通報
免責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