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軌道交通6號線長軌通:新質生產力賦能泉城“鋼鐵動脈”加速成型
7月13日,隨著中鐵一局新運公司施工團隊完成最后一段鋼軌焊接,濟南軌道交通6號線實現長軌通,較原計劃提前12天完成關鍵節點。這一橫貫泉城東西的骨干線路,在建設過程中以科技創新、綠色低碳、全要素生產率躍升為核心,為傳統軌道工程注入新動能,成為新質生產力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科技創新:毫米級精度筑牢安全根基
針對濟南復雜地質條件,項目團隊研發應用“盾構井條件下預制板鋼彈簧道床施工工藝”,搭配自主設計的“基底收面工裝專利”,將道床平整度誤差控制在±1毫米以內,較傳統工藝提升3倍精度。同時,引入智能軌道精調系統,通過激光掃描與AI算法實時修正軌道參數,確保全線軌道靜態幾何尺寸合格率達100%,為列車平穩運行提供硬件保障。
綠色低碳:新能源設備與噪聲管控雙管齊下
施工全程踐行“雙碳”目標,采用全國首臺新能源混凝土道床振搗機,較傳統燃油設備減少碳排放65%,單個道床施工時間縮短40%。項目部還組建噪聲污染防控巡查組,在居民區周邊設置24小時監測點,通過調整作業時間、加裝隔音屏障等措施,將施工噪聲控制在55分貝以內,實現工程建設與民生需求的平衡。
效能躍升:全要素協同刷新“濟南速度”
管理端,首創“首件樣板+網格化管控”模式,通過3個月試驗段施工確定12項標準化工藝,為全線37公里軌道鋪設提供精準范本。生產端,以小時為單位編排施工計劃,高峰期5個作業面同步推進,30余臺機械設備與240名工人無縫銜接,創造單日澆筑鋼彈簧浮置板道床197米的紀錄,較行業平均水平提升30%。
作為濟南首條橫跨主城區的地鐵環線,6號線通車后將串聯歷下CBD、濟南東站、山東大學等核心區域,使跨區通勤時間縮短至30分鐘內。這條“鋼鐵動脈”不僅承載著市民便捷出行的期待,更將推動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加速流動,為強省會戰略注入軌道力量。
參考來源:中鐵一局新運公司濟南軌道交通6號線項目部官方通報
免責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