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兩項重點交通項目迎來新進展 神木至盤塘公路計劃年底完工
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從陜西交通控股集團獲悉,神木至盤塘公路、東臨公路正搶抓工期大干,項目建設迎來新節點,以期早日為區域基礎設施完善和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神木至盤塘公路改擴建工程沖刺年底全線貫通
截至6月10日,神木至盤塘公路改擴建工程已累計完成投資21.17億元,占投資金額28.47億元的74.36%,主體工程計劃于今年底完工,力爭年底全線貫通。
神木至盤塘公路是連接陜晉兩省的一條重要省際公路,也是陜北地區煤炭化工產品外運的重要通道。2001年,神盤二級公路建成通車,為經營性公路。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此前雙向兩車道的G337神木至盤塘公路的承載能力已經不能滿足來往車輛的運輸需求,遂對該公路進行改擴建。
改擴建工程位于榆神、神府能源化工基地的東南區域,將既有神盤二級公路改擴建為一級公路,路線起于神木市張板崖村,終點位于馬鎮鎮盤塘村,與山西省靜興高速公路黃河特大橋相接,路線全長51.167公里。主線采用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建設,設計速度60公里/小時,整體式路基寬度24.5米,分離式路基寬度12.25米(利用舊路段為12米)。
項目新建橋梁33座,新建短隧道3座。改建主線收費站1處、新建收費站1處、養護中心1處、新建服務區1處。
截至目前,全線累計完成路基土石總量65%,路基成型11.53公里,橋梁下部基本完成;箱梁預制累計完成750片,占總量的85%;梁板架設累計完成606片,占總量的70%,鋼混組合梁完成11跨,占總量的79%。盤塘收費站綜合樓主體封頂,室內外裝修已經開始,盤塘收費大棚半幅吊裝完成,機電、交安及綠化已經開始進場施工。隧道掘進累計完成1016米,占總量的87%。
其中,控制性工程牛欄溝隧道已貫通,這是2023年7月神盤項目全面開工以來全線貫通的第一座隧道。該隧道為新建右線單洞隧道,位于神木市沙峁鎮境內,上跨山間沖溝地形,具有縱向跨度大,地勢高差大,施工難度大等特點,隧道設計長度496米,最大埋深約86米,與既有隧道左線最小間距為48米。隧道總體穿越低山山區,進出口坡度約40°~70°,斜坡上出露的基巖主要為三疊系紙坊組層狀砂巖夾薄層泥巖,巖體風化劇烈破碎,穩定性較差,易崩塌碎落,山頂發育些許沖洪積粉細砂和卵礫石,地質條件十分復雜。建設人員攻堅克難,針對埋深淺、巖層節理及裂隙發育、圍巖破碎等特點,神盤管理處多次組織專家、設計代表、監理及施工單位現場進行勘察,嚴格遵守“短進尺、強支護、勤量測、早封閉”的原則,確保隧道施工安全有序進行。項目還積極踐行數字化、智能化建造理念,引入信息化管理平臺,實時監控施工進度、安全質量及設備運行狀態。通過先進技術模擬施工流程,優化資源配置;利用物聯網設備采集數據,實現精準預警和遠程調度,大幅提升施工效率和管理水平。科技與基建深度融合,讓傳統隧道施工煥發新活力。牛欄溝隧道的順利貫通,為加快后續工程施工創造了有利條件,爭取王家寨隧道7月底貫通,邱家墕隧道8月底貫通。
該項目位于榆神、神府能源化工基地的東南區域,項目建成后,將與榆林—神木—府谷高速公路、府谷—店塔一級公路相連接,形成一個以神木市為中心,輻射東、南、北三方位的高等級運煤大通道,對提高區域公路網的整體服務水平和通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對加快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設,加速項目沿線產業園區的形成,有效帶動神木市經濟快速發展,進而對整個榆林市經濟的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西北第一轉體橋明年6月建成
東臨公路刷新施工進度條
烈日炎炎下,在西安東三環至臨潼公路控制性工程——跨西康鐵路特大橋施工現場,大橋的主墩基坑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預計明年6月,大橋將建設完成并實施轉體,上跨西康鐵路,轉體跨度及噸位均為西北地區第一。
大橋全橋長495米,其中斜拉轉體橋320米,球鉸設計噸位50000噸。據項目施工經理王平介紹,在施工期間要保障西康鐵路的正常運行,因此是與西康鐵路平行,以東西方向施工,大橋的主墩下部設置了上、下承臺及轉體結構,等到橋梁整體施工結束,大橋將實施逆時針86°轉體,以南北方向連接路面。
據了解,這是目前西北地區已知公路施工中最大跨度及噸位的轉體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目前已完成1號主墩基坑防護樁及0號臺樁基施工的62.5%工程量,施工進度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中。
同時,項目另一個控制性工程——洪慶隧道管幕施工成功突破“1000米”大關,標志著項目管幕施工技術邁上新臺階,為后續實現“雙向對打”奠定堅實基礎。
洪慶隧道管幕施工長度為全國已知最長施工長度,管幕施工單側頂進長度162米,施工難度大、技術要求高。目前正進行出口端管幕頂進設備安裝調試,有望在本月底實現管幕“雙向對打”。
東三環至臨潼公路項目是陜西交控集團首個以集團公司名義中標的國道干線公路PPP項目,也是和西安市交通局第一次合作的PPP項目。
項目起點位于西安市臨潼區鳳凰大道韓峪村,終點位于灞橋區唐家寨,路線全長11.582公里,主線及連接線均采用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設計標準,設計時速80公里/小時,設特大橋2座、大橋3座、隧道1座、設互通式立交2處,分離式立交13處。
由于項目地處西安城區規劃范圍,周邊人口密度大,土地資源珍貴,施工用地征遷難度大。且環保要求嚴格,項目主要跨越城區、居民區,光、聲、震動環境敏感,加之路線跨越灞河,對自然景觀和水環境保護要求高。
東臨公路建成后將成為西安第二條東出大通道,大幅縮短通行時間,緩解城市交通壓力,也將成為兵馬俑、華清池等旅游資源與西安主城區的重要連接通道,對推動西安東部區域經濟、旅游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李琳文/圖
免責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