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 噸橋梁 “空中大挪移”,橫跨大秦鐵路
2025年5月23日11時40分,隨著總重達7000噸的橋梁主梁精準轉動85度,北京市延慶區南山環線三期道路工程上跨大秦鐵路立交橋工程順利完成轉體施工。跨鐵橋梁的成功轉體,標志著南山環線三期道路工程全線最后一個關鍵節點的順利突破,為全線通車奠定堅實基礎,也為助力延慶區交通路網升級添磚加瓦。
南山環線三期工程西起南山環線一期終點,東至昌赤路新線,全長約19.8公里,道路等級為二級公路。本次跨鐵橋梁轉體工程位于延慶區井莊鎮西紅山村東北方向,轉體橋跨采用2×59米T構設計,總重量7000噸,轉體角度為順時針85度。大秦鐵路全長653km,是目前世界上行車密度最大、運量最大、效率最高的重載鐵路,是國家“西煤東運”的重要戰略通道。跨鐵橋梁采用轉體施工,可大幅減少對列車運行的影響。
技術揭秘:4部分構成轉體橋梁中心體系
跨鐵路轉體橋施工采用"先建后轉"工藝,在鐵路南側平行預制T型橋梁后,如同廣播體操中的轉體運動一樣伸臂跨過鐵路。轉體系統由下轉盤、轉體支座、上轉盤、轉體牽引系統4部分組成。下轉盤作為轉體系統的固定基礎,承受上部結構的全部荷載,并將荷載傳遞至地基。轉體支座通過高精度加工實現低摩擦轉動,是轉體系統的“旋轉軸”。上轉盤與轉體支座的上半部分固定,直接支撐待轉體的橋墩。轉體牽引系統通過連續千斤頂與鋼絞線提供轉動力矩,驅動橋梁結構繞轉體支座旋轉。
精準轉體:7000噸巨構跨越鐵路大動脈
橋梁轉體過程中需克服施工精度高、稱配重平衡要求高、轉動時重心易偏移等多重困難。為此,在轉體系統施工階段通過使用全站儀+激光跟蹤儀建立三維坐標系轉體系統實現毫米級控制,轉體前工程團隊通過精準的稱配重及精細滑道打磨,大幅降低轉動阻力,轉體過程中通過智能監控系統實時采集,動態調整參數,最終將誤差控制在5毫米以內。
完工在即:19.8公里動脈助力區域發展
南山環線三期工程于2023年5月開工建設,預計2025年底全線通車。項目包含隧道2座,橋梁19座,總投資12.7億元。線路橫貫延慶區大榆樹鎮、井莊鎮、永寧鎮三個鎮域,串聯八達嶺長城、柳溝民俗村、永寧古城等熱門旅游目的地。線路將與康張路、古龍路、香龍路和昌赤路等構成延慶淺山區的一條環線公路,與G6高速公路、G7高速公路、京禮高速和G234國道等共同形成延慶區的公路骨架網,有效增強區域路網通達性,助力地區經濟發展。
跨鐵橋梁成功轉體后,工程團隊正在加快推進橋面鋪裝及附屬橋梁設施建設,力爭盡早實現全線通車。相信這條橫貫延慶腹地的交通動脈,將成為激活京北生態涵養區高質量發展的“黃金紐帶”。
(投稿:延慶公路分局部分圖源:首都建設報)
免責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