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高鐵,中國速度拉升龍江振興高度
“高寒高鐵帶我領略大美龍江,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感受到了‘雄雞之冠’的魅力。”近日,來自河南工業大學的“火車迷”邵健恒坐在哈牡高鐵列車上,愜意地欣賞著北國風光。
自中國首條高寒高鐵哈大高鐵開通運營以來,彈指一揮間,京哈高鐵、哈齊高鐵、哈牡高鐵、沈佳高鐵牡佳段蔚然成網,黑龍江省高鐵營業里程由97.3公里增至1401.13公里,高鐵站也覆蓋了全省大多數縣區。
奮進新征程,揚帆再出發。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奮力在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黑龍江新篇章中貢獻力量。
讓夢想照亮現實
2021年1月22日,京哈高鐵全線貫通。哈爾濱至北京的高速動車組列車最短運行時間壓縮至4小時52分。
作為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京哈至京港澳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京哈高鐵為東北地區開辟了一條進出關用時最短的重要通道。
曾幾何時,健步邁入“高鐵時代”是東北地區人民群眾翹首期盼的夢想。
黨的十八大提出建黨一百周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作為國家戰略性、先導性、關鍵性重大基礎設施,新時代十年,鐵路努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可靠的交通運輸服務保障,高鐵網建設更加完善,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2012年12月1日,中國首條也是世界上第一條跨越高寒地區的長大高速鐵路哈大高鐵開通運營。由此,夢想逐漸照進現實,一張全面覆蓋的高鐵網在白山黑水間延展,高寒高鐵列車在提速升級中縱橫馳騁。
2015年8月17日,哈齊高鐵正式開通運營,黑龍江省擁有了第一條省內城際高速鐵路。
2016年,新的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出臺,規劃建設“八縱八橫”高鐵網,其中,綏芬河至滿洲里的綏滿通道成為最北“一橫”。
2018年12月25日,“八縱八橫”高鐵網中最北“一橫”的重要組成部分哈牡高鐵正式開通運營。2021年12月6日,沈佳高鐵牡佳段開通運營。
悠悠十載,黑龍江加快補齊鐵路發展短板,高(快)速鐵路建設實現歷史性突破,哈大高鐵、哈齊高鐵、哈牡高鐵、沈佳高鐵牡佳段、哈佳鐵路開通運營,全省基本形成以哈爾濱為中心,輻射大慶、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的“1小時、2小時”交通圈,黑龍江東部地區高鐵成網閉環。
四通八達的高鐵網,為黑龍江振興發展提供了運輸支撐,對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推動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攻堅克難勇攀高
如何讓高鐵全線安全運行在冬季嚴寒的東北地區?如何保證在冬季零下40攝氏度、積雪厚度達30厘米、線路土壤凍結深度達2米的情況下動車組可以安全正常運行?高寒高鐵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展示著中國高鐵建設的“新高度”。
運營里程921公里的哈大高鐵,設計時速350公里。在沒有成形經驗借鑒情況下,中國鐵路人經過多年自主探索創新,全面掌握了高寒高鐵的運營和維護技術。
針對高寒地區的特殊環境,路基凍脹控制技術的難關已經被攻克。中國鐵路研發了適應低溫運營環境的高寒動車組,掌握了牽引供電、通信信號等設備低溫適應性技術,形成了高寒地區高速鐵路核心技術體系。由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制造的CRH380B型高寒動車組一經投入運用,就憑借其運行穩定優勢,成為世界高寒高鐵“耐寒神車”典范。
隨著哈齊高鐵、哈牡高鐵、沈佳高鐵牡佳段投入運營,我國在高寒高鐵建設運營方面逐漸積累起豐富的經驗。
哈牡高鐵在修建線路過程中創造性地采用了一系列新技術。比如,在路基凍結深度范圍內填筑非凍脹性填料,在路基坡腳兩側設置“保溫層”,在對路基起到保溫作用的同時有效防止凍脹變形;在隧道修建過程中,施工單位采用全新的防水材料,既保溫又防水,破解了高寒地區隧道施工難題。
為避免雨雪冰凍對列車設備產生不良影響,哈爾濱局集團公司對運營動車組進行了幾十項防寒改造,“裙板圓弧改直線”“防雪板加堵”“注水口上翻”“增加防護套”“加裝導流管”等技術措施已相繼在哈牡高鐵、沈佳高鐵牡佳段動車組上應用。
列車行駛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環境中,即使有良好的路基條件、進行了車體改造,仍然需要面對寒風、冰雪等一系列考驗。
連續降雪后,鋼軌、道岔等被冰雪覆蓋,積雪融化后易結冰,將道岔凍結,進而造成道岔尖軌尖端與鋼軌貼合不密。為此,鐵路部門改進了道岔融雪裝置,在道岔岔尖位置加裝電熱融雪板,采用電加熱方式和自動感溫、自動控制技術,快速融化積雪并烘干,保證道岔轉換自如。
助力龍江當先行
農歷兔年,乘坐高鐵列車探訪“冬奧冠軍之鄉”七臺河的旅客紛至沓來。七臺河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艾麗杰介紹:“我們以冠軍文化為靈魂,打造冰雪嘉年華品牌活動,推出‘一城五線’5條冰雪旅游精品線路。”日前,《黑龍江省冰雪經濟發展規劃(2022-2030年)》正式出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覆蓋黑龍江省大多數縣區的高鐵織成“一張網”,激發沿線城市冰雪事業的發展潛力。
十年來,哈爾濱局集團公司緊緊抓住國家加快鐵路建設的重大發展機遇,全面謀劃龍江鐵路建設發展藍圖,積極融入黑龍江省經濟發展戰略布局,優質高效推進鐵路建設和基礎設施改造,充分發揮鐵路建設對拉動地方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十年來,黑龍江省路網結構不斷完善,高寒高鐵建設加速推進,越織越密的鐵路網為龍江的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鋪設了鋼鐵跑道。
作為“哈大齊工業走廊”的重要通道,哈齊高鐵構建起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三大城市與省外大中城市交通連接的重要快速通道。
哈牡高鐵串聯起黑龍江省冰雪資源,高鐵沿線的冰雪大世界、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中國雪鄉和鏡泊湖等冰雪旅游景區串點成線,讓旅客一次性過足“冬味”癮。
沈佳高鐵牡佳段與哈牡高鐵、哈佳鐵路相連,形成黑龍江省高鐵環線。哈爾濱到雞西、七臺河僅需2個多小時,到雙鴨山僅需3個多小時,讓旅客探親、旅游、商務出行更加方便快捷。高鐵成環打造黑龍江省沿線地市“朋友圈”,有力促進了黑龍江省內旅游經濟發展。“原來黑龍江的旅游景區就像散落的珍珠,高鐵把它們串成了項鏈,集群效應開始顯現。”黑龍江省文化和旅游廳負責同志說。
走進新時代,高寒高鐵脈絡越發清晰,白山黑水間的高鐵大動脈為龍江經濟社會發展不斷輸入澎湃動能。
高鐵暢行幸福來
春節前夕,方正剪紙傳承人郭艷萍創作了鐵路主題窗花《高鐵進山鄉》。畫面上,一列動車組疾馳而過,年畫娃娃騎著牛向動車組揮手。郭艷萍說,這寓意著鐵路帶領方正向前發展。
十年來,隨著高寒高鐵的延展,一張輻射東北地區、通達全國的高鐵網基本形成。近年來,鐵路部門科學安排運力,實現“一日一圖”常態化,以省會城市哈爾濱為中心,打造輻射黑龍江省內大中城市的“一小時、兩小時經濟圈”。高鐵時代的來臨,正深刻改變著龍江百姓的生活方式。
“現在在哈爾濱工作,在肇東、尚志買房的人越來越多,每天一早一晚形成了高鐵的固定客流。從肇東到哈爾濱坐高鐵不到30分鐘,非常方便。”在哈爾濱工作的旅客隋運東說。如此的“雙城生活,同城效應”,讓越來越多龍江百姓享受著“高鐵修到家門口”的幸福。
針對旅客出行需求,哈爾濱局集團公司不斷優化調整列車運行圖,哈齊高鐵動車組開行數量由每天20對增至30對以上,高峰時段每20分鐘開行一趟。哈齊高鐵打造出的“一小時旅游圈”,有力帶動沿途各地旅游經濟發展。
哈牡高鐵開通運營以來,累計發送旅客1782萬人次,每天上午、下午共開行2對一站直達列車,并安排開行早、晚“站站停”列車2對,滿足早晚上下班高峰時段沿途各站旅客出行需要。
自2021年12月27日起,沈佳高鐵牡佳段運行的部分“D”字頭動車組列車推出20次計次票、30日定期票兩種新型票制產品,讓旅客享受鐵路發展的紅利。
春節前后,黑龍江省以“冰雪牌”帶動“旅游熱”,用“冷資源”撬動“熱經濟”。為暢通旅客出行“最后一公里”,哈爾濱局集團公司和交通部門聯合推出公鐵聯運一站式運輸服務。民之所需,施政所向。鐵路部門堅持“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宗旨,持續強化鐵路運輸服務保障能力,讓龍江百姓從高寒高鐵建設發展中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站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上,最北鐵路不斷推動各種交通方式融合發展,進一步發揮鐵路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骨干作用。藍圖鼓舞人心,號角催人奮進。高寒高鐵向著新的奮斗目標,出發!
免責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