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鐵路推動中老命運共同體深化發展
中老鐵路1月26日發送旅客達6.8萬人次,創開通運營以來單日發送旅客量新高。中國春節期間,中老鐵路中國段沿線旅游流、探親流疊加,客流旺盛,于26日迎來客流高峰,共開行動車組列車35對,發送旅客6.8萬人次。其中,中國段6.1萬人次,老撾段0.7萬人次,創開通運營以來歷史最高紀錄。據悉,中老鐵路近期客流仍將繼續保持高位運行。
中老鐵路是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與老撾的從“陸鎖國”變為“陸聯國”戰略的完美對接,也是一條完全使用中國標準的國際鐵路,標志著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軟聯通”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并將夯實瀾湄合作、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基礎。此外,中老鐵路的開通標志著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和泛亞鐵路中線建設的重大突破,這條鐵路可大幅度降低中國大西南物資出口到中南半島國家的物流成本,也使運輸時間大大縮短。再有,這條鐵路的開通可以促進中老之間跨境園區、跨境產業、跨境旅游、跨境金融的合作發展,進而推動中老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深化。
中老鐵路建成通車后,從中國昆明至老撾萬象有望實現直達運輸、當日通達,對改善老撾交通條件、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形成沿線大能力鐵路客貨運輸通道、擴大人文交流具有重要意義,給老撾經濟發展和人民脫貧致富帶來信心和希望。中老鐵路將使兩國在政治、文化、社會等多個領域,實現更為密切的多層次互動,架起合作共贏的友誼之橋。
中老鐵路讓中國西部大市場與中南半島市場相連,為中國—東盟經貿關系注入新動能。中老鐵路承運國際貨物的品牌列車“瀾湄快線”,提升了中國與東盟國家間的國際聯運效率。此外,除了作為泛亞鐵路的一部分,中老鐵路還可以向北與中歐班列多個物流集散中心相連接,打造“中老鐵路+中歐班列”國際運輸模式,未來拓展空間廣闊。(作者系國鐵路網、交通運輸新技術網評論員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