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奔跑”不斷“加速”
回溯過往,雖然我國高鐵發展比發達國家晚40多年,但經過幾代鐵路人接續奮斗,實現了從無到有、從追趕到并跑、再到領跑的歷史性變化。回望中國高鐵發展進程,中國標準動車組的研制成功,是一座重要里程碑。中國高鐵滿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奔跑”,跑出了在嶄新“趕考”道路上的“加速度”。(摘自:鐵路日報)
在“中國速度”中讀懂“強國深意”。“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十三五”以來,我國鐵路已基本建成以特大城市為中心覆蓋全國、以省會城市為支點覆蓋周邊的高速鐵路網。構建舒適快捷的客運服務體系、發展集約高效的貨運物流體系、拓展服務新業態新模式新領域。“臺上一刻鐘,臺下一年功”,成績的取得源于艱難的探索,只有“挖山不止”的精神才能在嶄新的時候構建嶄新的格局。中國高鐵的快速發展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生機與活力,鐵路部門以“沖天豪情”不斷探索,書寫了“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精彩篇章。
在“中國速度”中讀懂“科技創新”。“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鐵路兒女對高鐵技術的執著探索,讓“中國速度”更“有溫度”。高鐵技術經常要經歷“否定之否定”的研發過程,從110年前我國第一條自行設計建設的京張鐵路到智能京張高鐵開通運營;從自主設計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高鐵領先水平;從時速35千米到350千米。“八縱八橫”鐵路網絡的建設,讓中國高鐵進入飛速發展時期。鐵路部門將“科技創新”融入發展之中,不斷創新服務,讓人們共同享受“科技創新”的喜人成果。
在“中國速度”里讀懂“服務為民”。“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高鐵事業的一路凱歌,離不開鐵路部門“為人民服務”的堅定信仰,只有將那一抹“中國紅”印刻在內心深處,才能不斷推陳出新,創造良好成績。正是出于“為人民服務”的觀念,鐵路部門不斷創新科技,為旅途中的人們提供優質服務,只有腳踏實地了解人民群眾的看法、態度,才能做到“心系群眾”“以群眾的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將“服務為民”的情懷鐫刻入每一根鐵軌,為人民群眾提供“真心真意”“真情實意”的服務,確保人民群眾能夠品質出行。
鐵路有擔當,為民族地區發展鋪就幸福慢列專線。全國鐵路共有81對公益慢火車,這些列車途徑重點扶貧縣,沒有臥鋪,逢站就停,速度慢,票價介個低于運行成本,為沿線人民群眾出行提供方便,慢車穿行各站,滿載著人們的期盼和希望,串聯起了各家各戶的幸福路。
鐵路有擔當,為推進扶貧事業搭建脫貧路。隨著經濟的發展,各地區間的發展差異也顯現出來,鐵路部門發揮行業優勢,實施精準扶貧,助理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和貧困群眾增收脫貧。通過“鐵路+旅游+扶貧”模式,加上電商扶貧平臺助力,提升了地區的經濟活力,推動了消費扶貧,讓更多的群眾搭乘鐵路的“綠色通道”擺脫貧困。
鐵路有擔當,為民族交流融合織布了團結路。五十六個名族是一家,要加深五十六個民族間的交流聯結,鐵路通過開行“民族團結一家親號”專列,讓更多的人深入少數名族地區,增進對少數民族的了解,同時也讓更多的少數民族兄弟姐妹通過求學、進城務工等各種方式,不斷加強各名族之間的聯系,通過不斷完善的“鐵路網”,織就五十六個民族的“團結網”,更好的提升民族間的凝聚力,書寫好民族團結好故事。(作者系國鐵路網、交通運輸新技術網評論員方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