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BIM引領,打造科技管理新模式
江蘇京滬二標項目充分發揮創建“互聯網服務體系”的理念,將BIM建模技術應用于項目的整個生命周期之中。項目加強技術創新,致力于打造BIM數字智慧工地。通過科技引領、智慧建造,項目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科技創新成果。
項目綜合運用BIM管控平臺、信息化平臺,形成以大數據為核心的智慧化應用,提高科學分析和決策能力。運用智慧工地協作平臺及手持終端、辦公區及生活區智能廣播系統、勞務信息采集及門禁系統、智能會議系統,緊緊圍繞人、機、料、法環等關鍵要素,達到實現信息智能采集、高效協同辦公、數據科學分析等效果。
技術交底實行可視化,是以施工動畫為載體將施工工藝、質量控制標準等以視頻形式展現出來,便于一線產業工人對施工工藝的理解與接受。
利用互聯網科學手段,通過BIM相關建模軟件創建,將施工工藝以動畫視頻模擬出來,使現場施工人員更加容易接受,每道工序需要注意的問題,關鍵點更加直白的展現給大家。可視化視頻交底有效推進了項目的技術管理工作,讓大家更加容易掌握施工工序,對施工質量的管控也能更加了解。
BIM+實景模型能夠真實的反應地物外觀、位置、高度等屬性,實現了大范圍實景及設計模型的快速建模。能形象直觀、三維一體、透視化、多角度化、精細化、節點化的對項目整體情況進行全方位展示,提高了項目規劃的科學性、合理性、針對性及可操作性。
京滬二標項目長13.839 公里。主要工點包括淮安北互通、川星服務區、孫大泓大橋、小張河橋、主線跨淮高灌公路大橋等。項目施工重難點為4次交通導改的統籌推進。
項目以BIM技術全面應用為載體,充分創新“BIM+實景建模技術”應用模式,創新了智慧施工工藝。在臨建三場建設智慧控制中心,通過BIM+實景模型,對項目整體情況進行整體模擬。項目基于BIM技術進行了三維BIM建模,利用其可視化的特點,分析最佳的施工導改流程,從而節約工期。交通導改運用BIM實景演示,充分指導現場施工及標志標牌設置,一次性通過江蘇省交警隊專家評審,減少來回移動導改設施,減少成本近100萬元。
BIM有效的指導了各工序施工銜接,理順了水泥攪拌樁施工、土方施工、小型構造物施工的界面,加快施工進度2個月,使項目施工組織更加合理有序,減少直接成本近300萬元。京滬二標項目持續深耕BIM領域,將人工智能信息技術與工程建造技術深度融合與集成,打造科技管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