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期《解讀橋梁工業化進程 探秘智慧梁場數字化管理》—鮑衛剛
鮑衛剛副主任在講座中對混凝土橋梁工業化的界定進行了分析,提出針對量大面廣的常規跨徑中小橋梁而言工業化應突出表現為預制和裝配化的基本原則,結合1953年以來我國橋梁設計標準圖、通用圖等設計標準化的發展歷程,詳細回顧和分析了我國混凝土橋梁工業化發展的歷程。對于大跨預應力混凝土梁式橋,鮑衛剛副主任總結了上部施工方法、下部結構、多梁(板)裝配式預制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上部結構等關鍵技術要點和發展現狀,介紹了預制拼裝橋墩體系中不同連接部位和類型下連接構造的主要方式和技術特點。鮑衛剛副主任指出,混凝土橋梁的數量占我國公路橋梁總數的95%以上,今后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混凝土橋梁仍然是公路橋梁的主流型式,提高工業化水平是必然趨勢,并就借助于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工具應用,重點從混凝土材料、結構與構造、工藝裝備、理論研究、標準規范等方面深入闡述了我國混凝土橋梁工業化發展所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和實踐的總體方向和未來展望。2023-05-31
鮑衛剛,正高級工程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交通運輸部第三、四屆專家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公路橋梁結構可靠性、耐久性、抗震抗風研究和公路、橋梁的勘察設計,主編或主要參編了《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JTGD60-2004)》《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橋涵設計規范(JTGD62-2004)》《公路工程抗震規范(JTGB02-2013)》和《公路橋梁抗風設計規范(JTGD60-01-2004)》等20多部國家和行業技術標準,成果獲國家優秀勘察設計銀獎兩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余項,出版有《鮑衛剛文集》、《鮑衛剛文集(續)》和《預應力混凝土梁式橋設計施工技術指南》等專著。
-
第三期《《如何評價橋梁工業化》—周良
周良大師以《如何評價橋梁工業化》為題,主要介紹了目前應用比較成熟的裝配式橋梁技術以及標準體系,并從設計、建造和運維管理等三個階段分析了不同階段的評價側重點;結合國內外的發展情況,介紹了橋梁上部結構的裝配式技術發展概況;針對橋梁立柱和蓋梁常見的拼接方式,詳細分析了不同連接和建筑方式的性能特點,如采用灌漿套筒連接橋墩的靜力性能和抗震性能,以及大懸臂裝配式蓋梁的抗彎、抗剪性能等;在大量實踐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裝配式混凝土橋梁設計和施工技術的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方法,重點介紹了評價思路與指標體系構建方法;對如何促進裝配式技術在橋梁結構中的應用走向標準化,做到安全適用、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確保質量、推動橋梁建造優質、節約、環保和工業化等熱點問題分享了見解與心得。2023-05-30
周良是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上海市領軍人才,英國注冊結構工程師,同濟大學兼職教授,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及注冊咨詢工程師,中國市政與公路工業化裝配式橋梁技術產業聯盟理事長。周良大師主持設計了上海市楊浦大橋、盧浦大橋、閔浦二橋、松浦三橋、內環線高架橋、延安路高架、外環線、滬閔高架、中環線高架、嘉閔高架、柳州紅光大橋、南昌朝陽大橋等工程,獲各類科技進步獎及優秀設計獎50余項、發明專利23項,出版《工業化裝配式橋梁建造及實例》等專著6部、發表論文50余篇,主編《鋼-混凝土組合橋梁設計規范》《橋梁頂升移位改造技術規范》《聲屏障結構技術規范》等國家標準;尤其在橋梁工業化裝配化設計施工技術方面首先開展了大量基礎性研究工作,編制了國內第一本《預制拼裝橋梁技術標準》,提出了樁基-承臺-立柱-蓋梁裝配式成套設計方法,填補了國內空白,帶動了全預制橋梁技術在行業內的推廣及應用。 -
第二期《鄭濟高速鐵路橋梁下部結構裝配化設計與施工》—徐升橋
徐升橋大師以《鄭濟高速鐵路橋梁下部結構裝配化設計與施工》為題,介紹了裝配式橋梁建造技術的整體發展背景和鄭濟高速鐵路工程概況;闡述了工業化生產方式建造橋梁,并通過設計與施工協同達到高度融合的設計理念,分析了墩柱形式比選、截面比選、連接節點構造、樁基結構形式等關鍵設計方案;重點講述了與之橋梁裝配式結構體系總體設計方案,裝配式橋墩體系、裝配式底連接構造、大直徑預應力管樁力學性能、大直徑預應力管樁深厚砂層引孔工藝的試驗驗證,以及墩梁運架一體機技術設計、墩柱上下連接節點連接用高早強材料等研究成果;結合鄭濟高鐵實際工程應用案例,展示了大直徑管樁靜壓引孔一體化施工、大直徑管樁錘擊引孔一體化施工、墩柱自動化預制施工、墩帽智能化預制施工、墩梁一體化架設施工、智能化生產管控、智能化遠程診斷和指導等施工工藝關鍵技術;總結了項目在結構體系、試驗技術、建造工藝和技術標準等方面取得的創新成果,對依托鄭濟高鐵研發形成的具有系統化設計、工廠化預制、裝配化施工、數字化管理特征的高速鐵路橋梁綠色快速建造成套技術進行了總結和展望。2023-05-27 -
第一期《混凝土橋梁的工業化發展及其展望》—李軍平
重點介紹我國大跨度鋼橋梁-橋梁鋼塔、鋼桁梁大橋、鋼箱梁大橋、鋼混組合梁大橋的制造與架設技術,展望鋼橋梁制造技術發展前景,并探討目前鋼橋梁建造存在的誤區及問題。2023-04-25
李軍平,從事鋼橋梁制造技術研發30多年,先后主持了蕪湖長江大橋鋼桁梁、南京三橋鋼塔、港珠澳大橋組合梁鋼梁及鋼塔等20多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項目,所主管項目榮獲建筑工程魯班獎、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國家優質工程金獎等9項,國家科學技術一、二等獎各1項,省部級及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累計20多項;發表論文20多篇,參編技術專著6本、標準8項,授權發明專利15項等。由于業績突出,曾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模、全國施工企業科技精英、中國中鐵開路先鋒卓越人物等多項榮譽稱號。